春节过完,准备又到学校开学的日子了,不少诈骗分子又开始行动了。
近日梧州市藤县一名家长爆出被骗过程,一名诈骗份子通过扫码进入家长群进行诈骗,以要交资料费为由,打着班主任的名义进行收费,家长们因为对学校的各种收费好像习惯了,发出来就有不少家长都进行了转账,一时间就被领取了10个,也就是740元。
虽然不知道这位家长是什么原因让他分享群二维码给诈骗份子进入家长群的,但是不少家长都纷纷让其负起此次责任,因为这位家长的缘故有10个家长的钱财被骗,你觉得这位家长需要负此次事件的责任吗?
【资料图】
至于该诈骗分子是如何通过这位家长让其扫码进入的群聊就不得而知了。希望看到此次事件的学生家长们都提高警惕!
春学期即将开学,不少诈骗分子就开始行动了,近年全国各地都有过不少这样的案例:
小编查看了不少相同的案例,总结出以下几个点:
第1⃣️步:利用学校对家长群管理漏洞,通过对外公开的班级群(老师微信、QQ、手机号加好友等)趁机进群的;在群里潜水,分析老师的作息时间和上课的时间,伺机而动。
第2⃣️步:将真班主任的头像保存下来,行动时换上头像以及微信名称
第3⃣️步:利用老师上课或是批改作业时不接触手机的“黄金时间”,骗子便用提前克隆好的“老师”信息,发布各类“缴费”通知,并且要求家长尽快完成转账,从而实施诈骗。
在此,小编提醒广大学生家长 , 在日常生活中不要随意泄露群号和二维码,保存好老师的电话号码。
如遇有人在群内收费或私信要求收费,应保持警惕,切勿轻信,及时通过电话与老师核实,不可盲目转账付款。
作为班主任,要积极检查自己所在班级群、家长群,核实所有成员身份,严格落实实名制度,对身份存疑的尽快踢出群。将QQ群、微信群设置为“审核通过后方可入群”,加群方式设置为“需要身份认证”,关闭“允许被搜索”。
在生活和工作中要注意保护好个人信息,以防被骗子掌握从而实施精准诈骗。如一旦发现被骗,要及时保留证据并拨打110向公安机关报案。
编辑|泡泡
热门推荐
最新资讯